竹原三河

一个懒人,自娱自乐
墙头不少,产出不多,关注需谨慎
INFP人,科幻小说爱好者,内心戏巨多,热爱唠嗑

欧美:TSN/HP/科学史
国产:全职高手/银刃亚卡/诡秘之主
日漫:APH/OP

感谢你读到这里> <

致《奇风岁月》

献给 @黎明 老师的《奇风岁月》 


===


  我犹豫了好些天应该给《奇风岁月》写些什么,因为实在太喜欢了,每次想提笔都忍不住再看一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重复了三五遍这个过程后我痛定思痛,终于开始动笔,在此献丑。

  这篇文从一开头我就非常喜欢,读到第三段时欢喜得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爬了起来,改为正襟危坐。“爽朗如清风,挺拔若高山”,从风骨独高的文采说到惊世骇俗的烂字,这样的小范大人实在叫人眼前一亮,是何等意气风发的皎皎少年。

  插播一句,其实范闲本人的形象很具有迷惑性。不管看原著还是电视剧改编,他确实有他的卓绝风骨,但也有普通人的狡狯和掌权者的狠绝,要论他做事的手段,无论如何也称不上光明磊落,细想起来能让人冒冷汗。但不知为何,大家还是都会忍不住喜欢小范大人,可能是这家伙飞扬跳脱的时候太讨喜。所以,当《奇风岁月》把故事背景放在了平静美好的中学时代,所有人终于再不需要以命相博时,范闲同学顿时便可爱得十分突出、十分得令人心动了。

  然后说说李承泽。原谅我一开始读这篇文的时候,开头的那句“第三人视角”还没能在我脑海中留下意义,以至于我起初以为这个故事里的“我”就是李家老二本尊。然而,当我真正地读下去之后,我才逐渐地意识到,这个故事的设置远比我预想的精巧。

  『班主任私下里嘱咐班长,由他先和范闲友好起来,这样来帮助范闲融入班集体。』

  李承泽在全篇中出场第一回出场就藏在这么一句轻轻巧巧的话里。如前文所言,我起初并没注意到此处的深意,但是“班长”这个人的出现仍然显得有些突兀,让我潜意识里为此惊讶了一瞬,就像一道顺畅的流水间突然冒出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子。很有趣的是,写到此处时范闲的形象已快写满半章,甚至连范闲的“爱心”有个“特定接收对象”这事儿都已经暴露给读者了,班长大人才姗姗来迟,登场得如此不动声色,却又像是影影绰绰地预示着什么。

  接着,主视角又东拉西扯地把故事扯到了诗词大赛。这里的描写同样是个伏笔,读到“班长不知是随意还是不屑的一笑……手指摩挲报名表,指尖在一个名字停住”时,我心中开始渐渐地恍然,啊,原来班长同学是李承泽啊。

  从后文可以看出来,范闲第一次对李承泽这个人高看一眼、从此在心中不自觉地惦记上了他,直接原因就是他俩的这一次诗会唱和。但是李承泽呢?从他的表现来看,应当是“文写得极好,一出我便想见见你”很久了。

  接下来便是小范大人的舞台,又是一段铺垫,剧情像潮水一般慢慢涌上来,气氛越来越焦灼、越来越令人不敢呼吸,就在所有旁人都已淡出,就像有什么大事将要发生的时候——

  『范闲也一拱手,毫不矫揉地朗声回敬“承让。”然后他转了目光,留在场上唯一剩下的学生裁判身上,恰恰与他目光相接。

  我们班长李承泽微微勾起唇角,算是和范闲打招呼了。』

  高山流水觅知音,金风玉露一相逢。

  这是全文第一次出现“李承泽”这个名字,再度重看几回,我也依然要为这一处设置拍案叫绝。我相信作者绝对是刻意地直到此处才放出了“我们班长”的全名,尽管读者们心里都清楚“班长到底是谁”这一悬念的谜底,但正式登场的份量是完全不一样的。李承泽这一对视一勾唇,扑面而来的压迫感和性张力简直要逼得读者把手机丢出去,无怪范闲栽得彻底,这才叫天雷勾动地火,才叫一眼万年哪。

  我这般喜欢《奇风岁月》的原因之一是两位主角的人物形象都描绘得极为可爱。范闲同学已经占了前半篇的篇幅,可李承泽同学居然还能不遑多让,一登场就直戳读者心肝。“别的班长扯着嗓子管纪律的时候,李承泽自己就蹲在教室最后一排吃葡萄,堪称破坏纪律第一人。”这一段已经让我笑得满床滚了,后面视角转回诗会时,形容他背诗时“眼波一转”,抢白郭少时从“语调轻盈”变得“大声打断”,随后又“声音低了下来,却叫人血液都凉了”……这一段写得实在是令人拍案叫绝。我不想把长评写成语文的阅读理解,就不逐一赏析了,唯有赞叹一句,作者君在写人物的时候是下了功夫琢磨的,能够看到这样的同人作品,是我的荣幸。

  关于这篇文里的闲泽感情线,其实正好可以用第一章末尾,也是重复过好几次的主视角的那句话来形容:

  『那些故事扑朔迷离,作为一个旁观者,你永远不知道在你眼里的现象在当事人眼中又是什么样的,或许那些在旁人眼中一秒内发生的事,对于当事者,就是一眼万年。』

  我个人认为这段话可以给闲泽线定调,就是这种朦胧感,加上第三人视角,加上对中学时代的描述与回忆,共同构成了这篇文非常温暖而令人怀念的底色。

  不幸的是,庆余年的故事本身却是苍凉而令人难过的。我对原著闲泽线的看法是,李承泽非得要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地死上一回才肯放手,范闲非得要看着人死了才明白他无法掌握一切,于是人死不能复生,此情无法可解,他俩注定要走向不死不休的 Bad Ending。每次想到横亘在这两人之间的无法挣脱的命运纠葛,我都会感到一种绝望的无力感,正如我看着《奇风岁月》里对李承泽家世的再创作,是和原著一脉相承的沉沦泥淖。

  谁会不喜欢小范大人呢?尤其是这篇文里中学生版本的他斩断了和李庆的最后一丝联系,彻底变成了那个神采飞扬的明朗少年,他的存在其实对李承泽是一件极为残忍的事。就像文中的“我”评论的那样,“大概还是有人羡慕、甚至嫉妒他们家的”,还有“或许范闲根本听不出那句话的差异”,旁观者如“我”,是怀着一种隐约的悲悯在观察李承泽的。

  但是,读者如我却认为,李承泽并不需要旁观者的怜悯,他并不嫉妒范闲,他可能甚至都不记恨李承乾——讨厌一个人和记恨一个人是两回事。李承泽看得太通透了,他怀着一种看轻一切的从容和自尊走在路上,范闲是他惨淡人生中最明亮的光,哪怕这光把他自己反衬得极为难堪,我想他也绝不会后悔遇见范闲。谁又能不喜欢李承泽呢?

  我好像扯得有些远。总之,在令人压抑难过得喘不过气来的两章之后,小范大人终于又上线了,他一出场我就开始心花怒放,“高挑如峻山孤松,带着一股子爽朗的风”,成年后的小范大人怎么这般令人心动!

  然后视角又转回学生时代。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我本人是拥有了极为温暖快活的高中三年的幸运儿,因此对于《奇风岁月》里描述的那种热热闹闹的、乱七八糟的、生机勃勃的同窗时光,实在是感同身受。无论是“白昼前清冷的夜空”,还是课堂上睁着眼睛都能睡着的困倦,还是男生女生们学业大山之下压抑不住撒欢的活力四射,以及那些能不被说出口的、于幽微处脉脉流淌的少年情愫,这一切的一切,我都感同身受。

  那样绚烂的光阴里,有那样一个范闲,那样一个李承泽。怎么能不喜欢呢。

  关于再一次的诗会对擂,这一段我说不出话,我贫瘠的语言形容不出这一段到底有多么好,好得我第一次读到时跳起来在房间里像追着萝卜的驴一样转了许多圈,好得我几天之后一想到这段就心花怒放,好得那句当头落下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在我脑中回荡又回荡,最终让我在计划端午假的旅途时目光莫名地落向了扬州。眼下我正坐在去扬州的火车上写这篇长评。

  如此,便不再过多言语了。我很难说清楚我喜欢这篇文、这段故事,到底是为了范闲和李承泽,还是为了我再无追回的少年时代,还是为了那千古流芳的诗词歌赋、曲调横斜,这一切其实都无关紧要。只要是阅读过程中体会到的情感,必然是美的,必然是真的,意义是无需具名的,美是一种大的方向,一种整体和主观感情,美的东西自有其价值。所以我要再一次地感谢作者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能让我得以阅读,得以体会美的潮水冲刷全身时那种深切的感动。

  写到这里我又已经把全文重新看了一遍,闲泽的故事卡在了一个让人心焦的摊牌阶段,狗爹庆帝又开始突然冒出来当头棒喝,我想象着范闲李承泽在那场大雨里冲破桎梏,踏着夜色一往无前,是那样活泼热烈的生命力,不禁又十分、十分地期待着下文。但我又自觉空口催更实在是缺乏诚意,于是终于把攒了大半个月的心花怒放搜罗起来,洋洋洒洒一通废话,希望作者君生活中一切安好,端午假期过得愉快,顺带偶尔想起您的作品底下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读者,可以不吝劳苦再次下凡,在此感激顿首。

评论
热度(28)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竹原三河 | Powered by LOFTER